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汇总 > 统计公报

乘风破浪推进新区建设——《2011年舟山统计公报》解读

发布时间: 2012- 03- 19    信息来源:     访问量:     字号:[ 大 中  ]

乘风破浪推进新区建设

                      ——《2011年舟山统计公报》解读

 

阳春三月,全面反映我市2011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的《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细读《统计公报》中的各项数据和图表,从各个不同侧面生动展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的引领下,我市呈现经济较快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有效推进的靓丽风景。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处于全省第二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93美元,经济发展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出GDP增速3.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踏上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征程,却面临着极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上,欧债危机跌宕起伏,中东北非等对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巨大的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加剧。从国内及我市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物价上涨过快,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船舶制造业等行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航运市场依然低迷。面对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促进经济运行良性运转,增速逐季回升。分季度看,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8.5%,上半年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10.7%,全年增长11.3%,增速从落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转为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2.3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

 

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统计公报》从多方面显示了我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的积极成果。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表明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9:45.1:45.0,朝着更趋合理化、更加协调、更符现代化方向发展,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合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比例连续四年在10%以内。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在重大项目推进带动下,实现24.3%的增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对第一产业特别是渔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倍,其中渔业投资增长5.1倍。外贸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快于加工贸易20.2个百分点,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步调整、转移,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对新兴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拓有力,出口增幅快于传统市场,对朝鲜、孟加拉国、东盟、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出口金额均在4000万美元以上,出口增幅均超过80%。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临港工业快速发展促进下,重工业继续较快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重轻工业比达到4.01:1(以轻工业为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4.9个百分点。从渔农业内部结构看,渔业的高投入为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质的提高奠定基础,2011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比上年增长72.9%;种养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粮经比例为1:1.22(以粮食播种面积为1),比上年提高0.04。从科技创新成果来看,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投入和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全市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651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222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1项、23项和33项。申请专利1504件,授权618件,分别比上年增加925件和242件,其中申请发明442件,授权59件,分别比上年增加249件和26件。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个数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从企业名牌创建效果来看,2011年末全市拥有浙江名牌和舟山名牌数量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个和1个。各类注册商标数量比上年末增加45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著名商标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件、6件和17件。

 

三、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统计公报》以多项数据显示了我市在民生事业上取得的积极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 14949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541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3.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7183元,比上年增加3472元,增长14.6%。

重点民生工作取得突破性推进,我市连续5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剔除中央石油价格改革专项补助和中央代发地方债券支出)为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在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上,取得新进展。2011年,全市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4.32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148套,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226套。新开工改造城市旧住宅区5.42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82户。全年全市危房解危面积2.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82户,完成渔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46户。

 

四、社会事业齐头并进,节能环保成效明显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工作也取得明显进步。

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进一步普及和开放。2011年全市各类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出现可喜的“一增一减”。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比上年增加757人,在民办学校就读外来人口子女减少790人。学前三年至高中段15年教育全面普及,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升,分别比上年提升6.87个和2.15个百分点。

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有序实施,“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至201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66家,其中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0个。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人员也快速增长,执业医师2659人,比上年增加135人;注册护士2335人,比上年增加200人。

在节能环保方面,201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3%。全市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34.0%,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创模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进一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安全管理常抓不懈

 

统计公报通过多项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城市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均有明显进步。

从城市建设方面来看,至2011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加1.99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比上年增加151.9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均比上年有所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排水管道长度比上年增加88公里;供水总量比上年增加8万立方米。新渔农村建设全年共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2.48亿元,完成待整治村建设72个、污水治理村建设6个,培育建设中心村10个。

从安全生产方面来看,2011年全市各类生产事故比上年减少8起,各类生产事故死亡(失踪)人数比上年减少13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2.4%。

总体来看,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了局,为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起好了步。成绩固然欣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依然未有缓解,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压力依然很大,实现新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任务艰巨;二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优势产业中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等行业发展转型仍然较慢,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三是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仍较大,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经济效益改善还有较多困难;四是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面临新一轮贸易壁垒的概率较大;五是节能降耗难度愈来愈大,进一步可挖掘的节能降耗空间愈来愈小;六是民生继续改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扩大、环境保护不断推进等还任重道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2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把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推进新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民群众对新区的期盼与愿景化为努力工作的坚实动力,努力开创群岛新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乘风破浪推进新区建设——《2011年舟山统计公报》解读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2-06 11:20:00

乘风破浪推进新区建设

                      ——《2011年舟山统计公报》解读

 

阳春三月,全面反映我市2011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的《舟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细读《统计公报》中的各项数据和图表,从各个不同侧面生动展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的引领下,我市呈现经济较快增长、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市建设有效推进的靓丽风景。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处于全省第二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93美元,经济发展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高出GDP增速3.2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踏上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征程,却面临着极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上,欧债危机跌宕起伏,中东北非等对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巨大的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加剧。从国内及我市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物价上涨过快,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船舶制造业等行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航运市场依然低迷。面对挑战,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积极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促进经济运行良性运转,增速逐季回升。分季度看,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8.5%,上半年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10.7%,全年增长11.3%,增速从落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转为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2.3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

 

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统计公报》从多方面显示了我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的积极成果。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表明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1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9:45.1:45.0,朝着更趋合理化、更加协调、更符现代化方向发展,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合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比例连续四年在10%以内。从三大需求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8.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在重大项目推进带动下,实现24.3%的增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对第一产业特别是渔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倍,其中渔业投资增长5.1倍。外贸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快于加工贸易20.2个百分点,低端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步调整、转移,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对新兴经济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拓有力,出口增幅快于传统市场,对朝鲜、孟加拉国、东盟、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出口金额均在4000万美元以上,出口增幅均超过80%。从工业内部结构看,在临港工业快速发展促进下,重工业继续较快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重轻工业比达到4.01:1(以轻工业为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4.9个百分点。从渔农业内部结构看,渔业的高投入为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质的提高奠定基础,2011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比上年增长72.9%;种养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粮经比例为1:1.22(以粮食播种面积为1),比上年提高0.04。从科技创新成果来看,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投入和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全市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651项,其中国家级44项,省级222项,分别比上年增加21项、23项和33项。申请专利1504件,授权618件,分别比上年增加925件和242件,其中申请发明442件,授权59件,分别比上年增加249件和26件。2011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个数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从企业名牌创建效果来看,2011年末全市拥有浙江名牌和舟山名牌数量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个和1个。各类注册商标数量比上年末增加45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著名商标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件、6件和17件。

 

三、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统计公报》以多项数据显示了我市在民生事业上取得的积极进展。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0%;渔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 14949元,比上年增加1411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541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3.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为27183元,比上年增加3472元,增长14.6%。

重点民生工作取得突破性推进,我市连续5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2011年,全市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剔除中央石油价格改革专项补助和中央代发地方债券支出)为7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在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上,取得新进展。2011年,全市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4.32亿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148套,年内建成或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226套。新开工改造城市旧住宅区5.42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82户。全年全市危房解危面积2.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582户,完成渔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446户。

 

四、社会事业齐头并进,节能环保成效明显

 

《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市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和节能环保工作也取得明显进步。

在教育方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进一步普及和开放。2011年全市各类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出现可喜的“一增一减”。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比上年增加757人,在民办学校就读外来人口子女减少790人。学前三年至高中段15年教育全面普及,各类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高。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提升,分别比上年提升6.87个和2.15个百分点。

在医疗卫生方面,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有序实施,“2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至2011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666家,其中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0个。与此同时,医疗服务人员也快速增长,执业医师2659人,比上年增加135人;注册护士2335人,比上年增加200人。

在节能环保方面,201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4.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1.3%。全市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34.0%,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创模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进一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五、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安全管理常抓不懈

 

统计公报通过多项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城市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均有明显进步。

从城市建设方面来看,至2011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加1.99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比上年增加151.97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均比上年有所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区排水管道长度比上年增加88公里;供水总量比上年增加8万立方米。新渔农村建设全年共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2.48亿元,完成待整治村建设72个、污水治理村建设6个,培育建设中心村10个。

从安全生产方面来看,2011年全市各类生产事故比上年减少8起,各类生产事故死亡(失踪)人数比上年减少13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2.4%。

总体来看,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了局,为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起好了步。成绩固然欣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依然未有缓解,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压力依然很大,实现新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任务艰巨;二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优势产业中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等行业发展转型仍然较慢,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三是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仍较大,面临的不利因素较多,经济效益改善还有较多困难;四是出口增长面临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面临新一轮贸易壁垒的概率较大;五是节能降耗难度愈来愈大,进一步可挖掘的节能降耗空间愈来愈小;六是民生继续改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扩大、环境保护不断推进等还任重道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2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把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推进新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民群众对新区的期盼与愿景化为努力工作的坚实动力,努力开创群岛新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